全国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考公共政策考试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考试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卷纸上。.
2.答卷前,考生务势必我们的考试课程名字、名字、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卷纸规定的地方上。
选择题部分
需要注意的地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卷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可以答在考试试题卷上。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自需要的,请将它选岀。
1.在公共政策学定义体系中,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定义被叫做( )
A.抽象定义
B.核心定义
C.次级定义
D.边际定义
2.在古时候中国,与政策研究密切有关的政治体制的政治录用机制是( )
A.史官规范
B.决策规范
C.谏议规范
D.科举规范
3.以政策的结果是双嬴还是一方所得为他方所失为标准,可以将政策划分为( )
A.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政策
B.实质性与象征性政策
C.分配性与再分配性政策
D.初始政策与反馈政策
4.中国打造股票市场的决策,在初始阶段是( )
A.确定型政策
B.不确定型政策
C.风险型政策
D.角逐型政策
5.政策系统对各种利益关系的充分考量和综合平衡是( )
A.利益失衡
B.利益综合
C.利益输入
D.利益表达
6.公共决策的现代化第一是( )
A.决策过程的专业化
B.决策过程的科学化
C.决策过程的民主化
D.决策过程的理性化
7.从成因来看,公共政策问题要经过一个逐步进步的过程,才会达到常见化和紧急化的程度,其表现出的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是( )
A.差异性
B.主观性
C.历史性
D.政治性
8.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方位知道和解决方法的剖析办法是( )
A.边界剖析
B.多角度剖析
C.头脑风暴法
D.综摄法
9.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是( )
A.程序议程
B.历史议程
C.政府议程
D、系统议程
10.在相当有限的时间里和在相当有限资源的约束下做出重大决策和迅速反应的决策种类( )
A.例行决策
B.平常决策
C.危机决策
D.常规决策
11.在政策目的的确定阶段,力求让同一政策的多项目的相互协调,该过程所遵循的原则是( )
A.面向将来
B.实事求是
C.明确具体
D.系统协调
12.帕顿和沙维奇觉得,在认定和细化问题之后,为了在备选策略之间进行比较、衡量和选择,应推行的步骤是( )
A.监督和评估政策推行
B.打造评估标准
C.评估备选政策
D.展示和区别备选政策
13.政策论证的结论,即政策有关信息的逻辑结果,在政策论证要点中是( )
A.政策倡导
B.立论依据
C.立论理由
D.驳斥理由
14.提出公共政策实行的互适模型的学者是( )
A.史密斯
B.雷恩和拉宾诺维茨
C.霍恩和米特尔
D.麦克拉夫林
15.影响公共政策实行的政策环境可区别为( )
A.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B.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
C.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
D.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
16.在政策实行宣传中,“干打雷,不下雨”的现象是( )
A.宣传不足
B.宣传过度
C.宣传不实
D.宣传适度
17.将公共政策划分为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的学者是( )
A.詹姆斯•安德森
B.帕顿
C.戴维•伊斯顿
D.威廉,邓恩
18.在政策评估中,衡量有关政策的利弊优劣的指标或准则是( )
A.评估意向
B.评估标准
C.评估办法
D.评估程序
19.以监控的常常性为标准,可把公共政策监控的种类分为( )
A.常常性监控和引发性监控
B.过程性监控和结果监控
C.单方面监控和抗辩性监控
D.引发性监控和抗辩性监控
20.政策系统对内部原因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是( )
A.政策评估
B.政策周期
C.政策变动
D.政策实行
2、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需要的,请将它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公共政策研究中常见的二手资料采集与剖析办法包含( )
A.非参与察看法
B.二次剖析法
C.现存统计资料剖析法
D.无结构访谈法
E.内容剖析法
22.信息技术革命等原因使公共政策的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和动荡,主要表现为( )
A.不确定性
B.关联性
C.模糊性
D.动态性
E.割裂性
23.公共政策有效实行要遵循的原则有( )
A.人治原则
B.民主原则
C.法治原则
D.革新原则
E.忠实原则
24.威廉•邓恩将预测性评估的办法总结为( )
A.外推预测
B.理论预测
C.判断预测
D.内推预测
E.实践预测
25.公共政策评估的技术指标的内容包含( )
A.多元化
B.单一化
C.数目化
D.系统化
E.分散化
3、简答卷: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6.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27.简述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所包含的内容。
28.简述致使政策移植失败的原因。
29.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积极目的。
4、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0.试论治理理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31.试论公共政策的偏好性。
5、案例剖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2.
35名婴幼儿成扫黑除恶摸排对象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揭秘了备受舆论关注的X区“摸排婴幼儿涉黑涉恶事件”。
2019年5月,X区教育局在拓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中,未吃透上级政策,对校园贷、套路贷和校园欺凌暴力等问题集中摸排时,起草有关公告并在附件中自行拟制了学校涉黑涉恶状况摸排表,把“学生涉黑涉恶状况”作为填报内容,“一刀切”地下发给该区教育系统所有学校进行摸排,给全区学校增加了非必须的负担。
区某婴幼儿园收到公告后,把样表发至各班级,需要老师填写。此后,一名老师将填有“通过对本班35名婴幼儿进行排查,未发现有婴幼儿有涉黑涉恶状况”的表格,拍照后在个人微信朋友圈发布,导致不好的社会干扰。
X区教育局作风不实、形式主义问题突出,局党委被上级责令做岀书面检查,其他有关责任职员也遭到了相应处置。
试述公共政策有效实行的责任追究机制。
依据公共政策有效实行的责任追究机制的内涵,剖析上级对“摸排婴幼儿涉黑涉恶事件”进行严肃处置的必要性。
33.
国家分批取消部分非必须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多年来,在一些公共权力的推进下,形形色色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程序大行其道.房产中介职员要考房产经纪人证,足底按摩员工要考足疗师证......一个行业有十几种甚至多达几十种的职业资格。一些社会机构趁机通过办班、教程、考试来收取高额的培训费、教程费、考试费。有关部门随便设置职业资格,催生了考证经济的乱象纷飞印度诗人泰戈尔有过一句名言,“翅膀绑着黄金的鸟儿飞不起来”。绑着太多证书的青年,又如何可能飞得高、飞得远?不是在考证,就是在考证路上,不应该成为现代青年的宿命,从2014年开始到现在为止,国家已经先后取消400余项资格证,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推进简政放权,SEO优化服务改革的进程。就最近而言,虽然在2019年的8月和11月,国务院分两次取消了部分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消除去一些非必须的就业门槛。但这并不意味着取消所有职业资格和取消职业资格规范,有的行业和职业,还是需要要有有关资格认证的,比如律师、教师、建筑师等.换言之,一些非必须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政策需要完全终止,另一些必要的政策则需要保留。这也给考证热中的青年提了个醒,那就是要从社会需要和个人职业进步规划出发,看重提升我们的能力。
试述政策缩减的定义。
运用政策缩减的定义,剖析国家为何分批取消部分非必须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
参考答案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D 2.D 3.A 4.C 5.B
6.D 7.C 8.B 9.C 10.C
11.D 12.B 13.A 14.D 15.A
16.B 17.A 18.B 19.A 20.C
2、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BCE 22.ABCD 23.BCDE 24.ABC 25.ACD
3、解释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6.
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
问题的知道。
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
团体或组织活动;
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27.
地理自然环境。
纤济环境;
政治法治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
(5)国际环境。
28.
至少三方面的原因可能致使政策移植失败
信息不全的政策移植,是指政策借用国对于该政策的信息知道不充分,不了解它在原国家是怎么样运行的。
不完全的政策移植。是指虽然政策移植发生,但使得该政策在国家获得成功的某些要紧原因却没被采纳。
不当的政策移植。是指没充分注意到政策借用国与政策输出国之问在经济、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背景方面的不同。
29.
发现政策拟定过程中的偏差,为备选策略确定优先顺序提供依据。
通过政策评佔活动明确政策的可行性程度,得出继续实行政策成停止实行政策的判断。
依据评估结果,改变政策实行程序与技术。
不一样的政策会有不一样的经济成效、社会成效与政治成效,需要通过评估活动,分清多项政策的轻重缓急,对取策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为下次政策拟定、实行和调整过程筹备肯定的有利条件。
4、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0.
公共政策是政府组织、社会团体与个体公民之间互动与合作的方法,是提升治理能力、臻于“善治”的要紧方法。
治理理论重新厘定了政府的角色,强调政府的调控能力。觉得政府应当回掌舵”即拟定政策的地方上米,让其他部门“划桨”即实行政策、提供公共服务,从而达成政府与市场的最佳功能组合。
治理理论强调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多样化,觉得有必要突破政府为唯一的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思路,借用其他主体的能力和资源,达成政府的职能目的。
治理理论强调公共决策权力运行的双向性。觉得治理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政策管理机制主要不依赖政府的权威,而是依赖合作互联网的权威。
治理理论强调政府的政治责任。民主政府是责任政府,政府的责任就是履行公共职责、行使公共权力、拟定和推行公共政策,并对其政策行为和政策后果负责。
31.
政策的社会本质是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①政策过程对政策主体米说一直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每一个选择都体现着政策主体的偏好。这种偏好性是公共政策的根本属性之一。
②这种选择是政府对个人和群体提出的利益诉求进行的选择、综合及排序。政府会选择那些与社会整体利益一致的方面,因为这是一个各种社会力量博弈的过程,所以政府的选择也就会比较充分地反映强势社会群体的偏好,甚至这种偏好直接地转化为政府的偏好。
③任何一项具体的政策都需要预设重点,没重点就没政策,而重点就意味着不一样的个人和社会群体从这项政策的推行中受益与否和受益大小。
④政策重点的预设体现的就是政府的偏好性。
5、案例剖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2.
责任追究机制是指,政策实行主体依法定权力实行政策,是权、责、利的统一体,对政策实行须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道德责任和人格责任。为此,应当使政策实行的责任明断,增强实行者的资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意识。
①x区教育局作风不实、形式主义问题突出。在政策实行中大搞“万切”“走过场”,把不该作为摸排对象的婴幼儿也纳入了排查范围,给全区学校增加了非必须的负担。
②“摸排婴幼儿涉黑涉恶事件”是一种很典型的脱离实质的政策实行不只增加了基层的负担,还紧急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政策实行是权、责、利的统一体。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忘记政策实行者应负的资任总是会出现此类问题。
③这种政策实行正是政策实行者资任感、使命感缺失的表现。形式主义的政策实行导致了不好的的社会干扰,政策实行者须为此承担政治责任需要实行责任追究机制,才可以增强政策实行者的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意识。
33.
政策缩减指的是使用渐进的方法对政策进行终结,以缓冲终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步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降低损失。一般说来,政策缩减是通过逐步降低对政策的投入,缩小政策推行范围,放松对政策实行的控制等手段,来达到最后完全终止政策的目的。
①非必须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程序已经成为推进简政放权,SEO优化服务改革的阻力,对非必须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逐步进行终结势在必行
②取消非必须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需要考虑可能对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因此国家借助渐进的方法、使用政策缩减的方法对非必须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进行终结。
③国家通过取消非必须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逐步降低对政策的投入缩小政策推行范围,放松对政策实行的控制,达到政策终结的目的。
假如同学们想获得更多关于山东自考的有关资讯,譬如山东自学考试需要注意的地方、考试时间、备考常识、打印准考证、考试考哪几科等等,敬请关注山东自学考试网,也可以联系大家山东自学考试网的老师或者可以扫描二维码进入同学交流群。